鋼結構資訊
新聞資訊
行業資訊

中國鋼結構大師

時間:2022-09-15 來源:上海鋼結構安裝公司、

“他認為中國的技術和加工水平是世界一流的。上海滬東造船廠為北京京城大廈加工的 18000 噸鋼構件就是一例。在這棟 183 米高的鋼結構建筑吊裝完成后,最大的誤差僅僅是 18 毫米。 ”

新中國鋼結構事業奠基人李瑞驊

在20 世紀60年代的中國,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尤其是在一個收入較豐的家庭里——是相當少見的。但是李瑞驊,一位在1952 年從加拿大回國的鋼結構專家卻只有一個女兒。他在北京西郊的家里說:“我工作很忙,不能分散精力撫養更多的孩子?!?/p>

李瑞驊戴著金屬邊框的眼鏡,穿著隨意,看上去比他 65 歲的實際年齡要年輕得多。他很健康,充滿活力,仍然忙于工作。他說:“我至少還可以繼續工作六年,或更長?!?/p>

他目前是中國建筑技術發展中心的顧問總工程師。他的妻子張瓏是英文期刊《中國建筑》的主編。她還是中英對照詞典《住房城市規劃與建筑管理詞匯》的四位編輯之一。這是一本為了有助于中美交流、克服雙方語言障礙而編制的詞典。他們的女兒在一家外企工作.

李瑞驊 1924 年出生于上海一個較為富裕的家庭。幼年時曾在一所教會學校接受西式教育。1942 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他一面勤奮學習,一面積極參加社會活動。1946 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此后他參加工作,在測量、制圖和施工等方面都從實踐中得到了鍛煉。1948 年赴美國。

他到達美國的時候,正巧加拿大子邦橋梁公司要招聘兩名技術員。李瑞驊很幸運得到了這份工作,于是就到加拿大魁北克省離蒙特利爾市不遠的拉欣(La Chine)工作。公司請一位退休的總制圖師對他進行半年的專業培訓,此后他就成為正式的制圖員了。他工作努力,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工作兩年半之后,他的薪金就遠遠高于其他年輕的同事們了。

此后他離開子邦橋梁公司,到多倫多大學攻讀研究生,以全A 的成績取得碩士學位。而與此同時他還在業余時間繼續為許多公司制圖。他并沒有返回子邦橋梁公司,而是到位于多倫多的加拿大 -巴西公司,參加一座巴西水力發電站的鋼結構設計工程。

生活對李瑞驊來說是滋潤的。他的工資高于 95% 加拿大人的平均收入。他有汽車,也有存款;他有綠卡,又有穩定的工作。只要他愿意,任何時候都可以成為加拿大公民。但是 1952 年初,他決定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

有許多理由促使他做出這樣的決定。早在上海讀大學的時候,他就對中國共產黨有好感,那時候他認為共產黨代表著中國的希望。青春的愛國熱情使他渴望能把自己的知識奉獻給一個在朝鮮戰場上贏得了勝利的新中國。再說,加拿大也并非十全十美。雖然他享有優厚的待遇,但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種族歧視讓他感到不滿。他給周恩來總理寫信,很快收到了周總理秘書的回信歡迎他回國。

他回國后,被分配在華東設計院工作。因為當時他是唯一的鋼結構專家,所以承擔起華中地區淮河上的多座鋼結構船閘的設計和施工。那時候,國內還未曾有過這樣的工程,所以他必須學習研究并參閱國外資料,他做出的初步設計在施工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一再修改,終于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他也是中國設計空間鋼結構的第一人。他在上海和浙江寧波設計并現場指導建造過多座飛機庫。因為他的突出成績,1953 年他被選參加全國青年代表大會,并成為中國土木工程協會的理事。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后,李瑞驊于 1954 年調到北京工業設計院,承擔河南洛陽拖拉機廠工程的設計任務。

但是此后不久他受到公安部審查,他認識的 400 余人都因此受到調查,最終證明他的歷史是清白的。在這之后,他承擔起了蘇聯專家設計的 156 項建設項目中的鋼結構工程,那些都是國家級的保密工程。當時協助他工作的 185 位技術員和工人后來都成了中國鋼結構建設隊伍的骨干力量。

1958 年 10 月,他參加人民大會堂的建設工程。他設計的一個重達 148 噸的鋼梁在離地面 28 米的高空安裝,從搭腳手架開始到完成安裝僅僅用了五天時間。他設計的出挑看臺非常堅固,一萬名解放軍在看臺上跳,它也紋絲不動。由于他的出色貢獻,他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熱情接見。

從 50 年代末開始他專注于塔桅鋼結構,他所設計的鋼結構短波發射塔達 1000 多座,另有 300 多座是援外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高 200 米八邊形的廣州越秀山電視塔,它是中國的傳統建筑形式和現代建筑技術的巧妙結合。最高的是北京 325 米的大氣監測塔。正因為這些出色的工程,國際塔桅結構學會的前主席來拜訪并邀請他成為該學會的永久會員。

李瑞驊從一個制圖員成長為一個設計工程師,又從工程師進一步發展到一位研究員。在 40 歲之前他把業余時間大部分用來學習數學、機械學以及金屬結構建筑的各個方面,包括生產、制造、安裝和設計。他對金屬結構的知識,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令外國同行們欽佩不已。

他從工程事故中也學習到許多有益的知識。每當金屬結構工程方面發生事故,他總是被邀請去調查事故并做出評判。他負責過中國兩個金屬結構科學研究發展十年規劃,一個是從 1958 年到1968 年的規劃,另一個是從 1973 年到 1983 年的規劃。目前他正在參加制定金屬結構國家規范。

他說:“我喜歡研究關鍵性的問題?!彼信d趣的是那些尖端的、精準的和先進的事物,他喜歡創新。

在北京興建京城大廈的時候,有一家日本公司報價高得驚人。他主動提出負責該大廈的金屬結構的制造和安裝。

除了設計金屬結構外,他還涉足木結構設計。他為第 11 屆亞洲運動會設計的一座娛樂設施“嬉水樂園”是一棟高 23 米、跨度60 米的全木穹頂結構。每根膠合壓制而成的木梁長 30 米,寬約半米,重 15.5 噸。

取得了上述一系列成就的李瑞驊還決心迎接新的挑戰。他說:“現在中國采取了開放政策,我有意把我的專業知識和商貿結合起來。我在海外有許多親戚朋友,我可以利用這些關系做出一些貢獻?!?984年他通過海外的關系幫助河南洛陽一家工廠從紐約凱撒公司引進一套鋁門窗加工生產線,他還幫助北京和山東濰坊的兩家工廠從意大利塞柯公司引進價值 600 多萬美元的鋼窗生產線。

他更感興趣的是把中國金屬結構的制造技術出口到國外去。他認為日本和韓國在這一領域里占領北美市場的優勢將走向衰落,中國應該能以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取而代之了。他很想在這方面做出一番努力,因為他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他認為中國的技術和加工水平是世界一流的。上海滬東造船廠為北京京城大廈加工的 18000 噸鋼構件就是一例。在這棟 183 米高的鋼結構建筑吊裝完成后,最大的誤差僅僅是 18 毫米。

“要實現我這個理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彼f。他和國外有不斷的聯系,而且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在美國爭取到一個項目。具體的細節正在洽談之中。

【本文節選自《北京周報》記者黃杰(Huang Jie)的采訪報告 , 原文發表于《北京周報》(北美版)1989 年 11 月 6 日—12 日】

《鋼的交響——一位早期歸國工程師的共和國樂章》

李瑞驊著

2020年8月出版


  • 上海鋼結構安裝公司
  • 手機:13585605056
  • 地址:上海市奉賢區四團鎮平海路898號2幢1362室
97超碰人摸人人人澡|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久久中文字幕无码|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