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沈祖炎在“第一屆鋼結構綠色建筑院士高峰論壇”上提出,“輕、快、好、省”是對鋼結構建筑特點的最好詮釋,并再次對鋼結構建筑的優勢進行了總結。
沈祖炎說,中國鋼結構建筑的優勢表現在以下九個方面:
一是安全可靠。具體表現在建筑材質均勻、力學性能清楚、計算及分析規范成熟。
二是抗震性能好。我國有70%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多發地帶,鋼結構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鋼材的延性好,鋼結構建筑可以緩解地震災害所帶來的損失。
三是耐久性好。鋼結構建筑材料性能不因時間長而損傷,正常維護下可以長期使用,不受時間限制。
四是可減輕地基受力,這是因為鋼結構建筑自重較輕。
五是可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積,減小建筑總的高度。鋼材強度大,梁、柱、墻、板等截面小,結構構件輕量化,可有效降低建筑自重。
六是可全部工廠制作,質量有保證,部品品質高,具有節能、節水、環保、減排的功效。
七是安裝簡單,建設工期短。鋼結構建筑為現場機械化施工,部品工廠化制造,建設工期短。
八是結構和構件輕,運輸方便,且在運輸過程中對環境污染小。
九是易拆除,部品可重復利用、材料可循環利用。
沈祖炎表示,以上九大優勢再次說明鋼結構具有輕、快、好、省的優點,是綠色建筑最佳的結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