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具有獨特的強度、較高的耐磨性、優越的防腐性能及不易生銹等優良的特性。故廣泛應用于化工行業,食品機械,機電行業,環保行業,家用電器行業及家庭裝潢,精飾行業,給予人們以華麗高貴的感覺。
鋼結構的應用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廣,但鋼結構的應用發展很大程度上決定它的表面處理技術發展程度。
一、鋼結構常用表面處理方法
(一)鋼結構品種簡介
鋼結構主要成分:一般含有鉻(Cr)、鎳(Ni)、鉬(Mo)、鈦(Ti)等優質金屬元素。常見鋼結構:有鉻鋼結構,含Cr≥12%以上;鎳鉻鋼結構,含Cr≥18%,含Ni≥12%。從鋼結構金相組織結構分類:有奧氏體鋼結構,例如:1Cr18Ni9Ti,1Cr18Ni11Nb,Cr18Mn8Ni5。馬氏體鋼結構,例如:Cr17,Cr28等。一般稱為非磁性鋼結構和帶有磁性鋼結構。
(二)常見鋼結構表面處理方法
常用鋼結構表面處理技術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法:表面本色白化處理;表面鏡面光亮處理;表面著色處理。
表面本色白化處理:鋼結構在加工過程中,經過卷板、扎邊、焊接或者經過人工表面火烤加溫處理,產生黑色氧化皮。這種堅硬的灰黑色氧化皮主要是NiCr2O4和NiF二種EO4成分,以前一般采用氫氟酸和硝酸進行強腐蝕方法去除。但這種方法成本大,污染環境,對人體有害,腐蝕性較大,逐漸被淘汰。
表面鏡面光亮處理方法:根據鋼結構產品的復雜程度和用戶要求情況不同可分別采用機械拋光、化學拋光、電化學拋光等方法來達到鏡面光澤。
表面著色處理:鋼結構著色不僅賦予鋼結構制品各種顏色,增加產品的花色品種,而且提高產品耐磨性和耐腐蝕性。
(三)處理方法選用
鋼結構表面處理選用哪種方法,要根據產品結構、材質、及對表面不同要求,選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處理。
二、鋼結構件產生銹蝕的常見原因
(一)化學腐蝕
表面污染:附著在工件表面的油污、灰塵及酸、堿、鹽等在一定條件轉化為腐蝕介質,與鋼結構件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化學腐蝕而生銹。表面劃傷:各種劃傷對鈍化膜的破壞,使鋼結構保護能力降低,易與化學介質發生反應,產生化學腐蝕而生銹。清洗:酸洗鈍化后清洗不干凈造成殘液存留,直接腐蝕鋼結構件(化學腐蝕)。
(二)電化學腐蝕
碳鋼污染:與碳鋼件接觸造成的劃傷與腐蝕介質形成原電池而產生電化學腐蝕。
切割:割渣、飛濺等易生銹物質的附著與腐蝕介質形成原電池而產生電化學腐。
烤校:火焰加熱區域的成份與金相組織發生變化而不均勻,與腐蝕介質形成原電池而產生電化學腐蝕。
焊接:焊接區域的物理缺陷(咬邊、氣孔、裂紋、未熔合、未焊透等)和化學缺陷(晶粒粗大、晶界貧鉻、偏析等)與腐蝕介質形成原電池而產生電化學腐蝕。
材質:鋼結構材質的化學缺陷(成份不均勻、S、P雜質等)和表面物理缺陷(疏松、砂眼、裂紋等)有利于與腐蝕介質形成原電池而產生電化學腐蝕。
鈍化:酸洗鈍化效果不好造成鋼結構表面鈍化膜不均勻或較薄,易于形成電化學腐蝕。
清洗:存留的酸洗鈍化殘液與鋼結構發生化學腐蝕的生成物與鋼結構件形成電化學腐蝕。